【酒店邦】作为连锁品牌,很多加盟投资人在连续加盟投资的时候会出现资金问题。可以选择与银行合作,以投资连锁品牌的酒店产品作为抵押贷款,中小酒店融资难是一个行业的痛点。
酒店融资方式
参与邦友:
阿毛 | 一块去旅行COO
徐恒勇 | 泊宁酒店&心宿度假创始人【邦外特邀】
陸葵 | 橡树緣连锁客栈总裁【邦外特邀】
八戒 | 莫林风尚连锁酒店总裁
陈曦 | 旺和财富COO
徐皓淳 | 华住集团大区CEO
Miranda | 京东众筹品牌孵化
陈熙慧 | 寻龙资本合伙人
Alex Jin | CHINAonline DOSM
周洋 | 忆泊酒店创始人
孙锐 | 宜客宜家连锁酒店总经理
路广兆 | 华软资本投资总监
毛惠龙 | 格林悦+公寓CEO
张立 | 红树林酒店集团CFO
金杜 | 宛若故里创始人
阿毛
一块去旅行COO
传统的酒店融资方式我不太熟悉,我说一下我较为了解的吧,一个是众筹平台,这个非常适合一些能讲出故事的高档客栈,或者是精品酒店,产品众筹比股权众筹要好,毕竟国内股权投资对于散户来说还是陌生的,后续股东权益方面会有很多法律和沟通的问题。
另外,旅行社或者某些OTA愿意采用预存款深度合作的方式,我认为也是非常有创新的,一方面互联网企业的融资能力要强很多,而预存实际上也意味着预售了房间,同时对价肯定是一个非常低的折扣房价,对于房价体系敏感的酒店,肯定行不通,但是对于想获得融资发展的酒店来说,这确实是一条新的路子。而且旅行社也会拼命帮你去推广,本身也有广告的收益在里面。
作为连锁品牌,很多加盟投资人在连续加盟投资的时候会出现资金问题。可以选择与银行合作,以投资连锁品牌的酒店产品作为抵押贷款,连锁酒店品牌公司与银行、加盟投资人做三方合同,从银行贷款,金额会有限定。会在总投资额的百分之三十左右。如果贷款利息不能及时返还,银行则与连锁酒店品牌管理方,按照合同条款收购酒店。
另外,连锁酒店品牌管理方可以贷款给酒店加盟投资人,需要审核酒店项目的风险,以投资酒店作为抵押,首先要项目好,贷款金额不会超过50%,利率在8%以上。
徐恒勇
泊宁酒店&心宿度假创始人
产品众筹和股权众筹比较好:
1、保证品牌方自主品牌经营管理;
2、以较少的投入控制经营权;
3、众筹的不仅仅是资金还有资源;
4、解决在国内管理公司做加盟委托管理控制权比较脆弱的问题(我们管理了多家门店都因生意上去后被业主方踢了);
5、为连锁发展提供资金持续保障。但是,核心是酒店必须有盈利能力。
陸葵
橡树緣连锁客栈总裁
我倾向众筹方式,建立有等级的朋友圈,他们有自己推广的渠道,这样形成良性循环。我不会选择上现在众筹平台,因为没有意义。赚钱的客栈不缺钱,就是怕好的产品没有销售渠道,卖不出。另外可以拿风投的钱,可以做大,但要有盈利模式和运营团队。
八戒
莫林风尚连锁酒店总裁
债券与股权,是酒店融资的重要方式;相对于单体酒店的老板自有资金,品牌连锁无论是在资金的额度与与需求频率上,远超过单体酒店;但是目前国内的主流资金解决就那种几种,优势与弊端都相对比较明显;
1、银行抵押贷款,好吃是基本可以拿到实物价值的70%,但是如果想更高的拿到资金,就需要提高资产的价值,各类评估担保公司的价值就出现了,他们的成本在3%-5%之间;
2、银行授信,目前各大集团与各地银行很多时候都有合作,优势在于资金成本不高,加上品牌的担保成本在1.1%元/月左右,虽然这样的资金成本比民间借贷强;但是银行对于资金的使用规定与现金流的控制,很多时候也让酒店投资方使用方头疼;
3、互联网金融,虽然互联网金融有着传统银行不具备的优势,但是在资金成本/还款周期/额度等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劣势还是非常明显;
4、股权,这条路是最简单的路(上市),也是最复杂的路(估值),毕竟新三板能解决的资金额度实在有限,至于国内酒店在主板上市融资的想法,估计长路漫漫了!
人人投的酒店众筹,我们也尝试的接触沟通,算下来也是很要命的;首先虽然发起方可以拥有30%的股权,但是发起方面临几个苛刻的问题:
1、项目的20%作为保证金放到众筹平台(无息);
2、每年按照5%-15%逐月支付众筹资金方的本金,按照4个月的筹建期+3个月的经营爬坡期,这个资金使用率实在是低;
3、众筹发起时要约定几年内退还本金,赎回时间定早了,成本还没收回;赎回时间定晚点,需要自己全额承担折旧摊销;
4、每个月营业额的3%-8%必须用来返还给众筹资金方;即便是按照5%计算,这5%的营业额是拿走了多少的利润,大家心里应该有数。
众筹的资金解决效率,大家看看上面的几大关键点就知道了;要是品牌不差钱,作为营销方式,倒是偶尔可以来一二次!
陈曦
旺和财富COO
互联网金融平台角度说下,互金平台应该像插件一样,通过业务模式上的创新,不断开发资产端产品,以嵌入不同的商业场景中,酒店业也是一样。业务模式的设计核心是对风险的控制,传统的风控方式除了对用款方的商业模式、经营情况、财务数据等做尽职调查以外,关键还要看抵押物的价值。资产端产品的设计需要互金平台同酒店共同来研究,可以参考供应链金融模式,让酒店上下游如OTA等参与进来,以收益权作为融资条件,但收益权在法律上还存在一定瑕疵。
徐皓淳
华住集团大区CEO
向大家介绍一下华住集团在这方面尝试,因为现金流好,主要尝试向系统内的优质加盟商提供工具。
2015年,华住集团在一年中新开业了八百家店,是行业内最多的(今年准备保持这样的速度),其中大多数是加盟店,与往年相比,持续加盟商占比在提高,老加盟商带新加盟商的现象也在提高(人脉圈)。
因为老加盟商的拓业需求,华住开始尝试向加盟商提供贷款业务,应该讲,已初步涉足金融工具。目前优先向持续加盟商服务,利率也不高,较市场超优恵。一些多店持续的加盟商已经得到。这里有一些要求条件,比如:
1、以己开业的加盟店作经营性担保,
2、集团全面参与加盟商的堪址、租赁评估,预估营收,帮助测算赢利性,通过预估的利润,评定贷款额度。
3、评审各类资料,和个人信用,增加可靠性。
4、参与营建的全过程。
5、开业和经营完全按直营店管理,并适度掌握现金流。
这些控制条件,一些资深的加盟商可以接受,并因此加快了开店布点的速度。总体状况良好,市场、管理、资金几个要点都考虑到了。因为该业务刚刚开始,处于试点阶段,考虑到可靠性,目前总体数量和金额还不大。将来还会更多地偏向加盟商的需求,衍生更多的贷款方式和资源。
Miranda
京东众筹品牌孵化
华住也是平台,跟京东推出面向pop商家供应链金融,阿里小贷一个意思。每家新店都看成是一个中小微,很多金融的创新还是落地到实地商业经营中,挖掘出来的 。
陈熙慧
寻龙资本合伙人
我的体会是,酒店行业股权投资一直很冷,应该说绝大多数酒店是有收益的价值而没有资本价值。中小酒店融资难是一个行业的痛点,不同规模的酒店对银行议价权是不同的,除了当地银行能够申请支持外,几乎很难有其他的低成本融资渠道。
现在众筹是对酒店的融资渠道的一个补充,特别是在产品和权益众筹,在一定程度上是改变酒店产品的生产流程,是市场的一次有效的验证和品牌的曝光,酒店从未开业的阶段就建立属于自己的消费者社群,这让酒店方对用户定位和服务设计会更加清晰。所以银行贷款和授信和产品与权益众筹综合运用是适合中小酒店的融资方式。稀缺的物业资源和靠谱的运营团队是融资的最重要的价码。
Alex Jin
CHINAonline DOSM
以前在中国建酒店其实不是市场行为,虽然有需求导向但基本以政府的需求导向为主。中国目前中高端酒店的业主大多是房地产商和国企。所以之前投资和资金渠道非常单一。今天以实际消费需求为主导的即使是经济型酒店或者流行元素的商务酒店都是可以激发普通社会资金兴趣的,所以我支持众投一定是未来酒店投资包括升级改造得重要资金补充来源。
周洋
忆泊酒店创始人
酒店的劣势就是投资大,回报慢,在启动项目时,缺钱是一个常态的事情,我认为要把几件事情想清楚再去行动:
1、公司投入还是个人投入问题。这取决于未来融资主体是谁。
2、需要对项目进行价值分析,特别是了解银行对此项目的评估。
3、公司向银行融资会对长期发展比较有利。
4、个人资金尽量去承担融资成本和风险。
5、融资结构设计需要例出,对于大投资人,小投资人需要制定回报方式和退出机制。
6、合理利用互联网金融渠道,如众筹,设计吸引力的众筹产品。
7、除了银行、众筹以外的融资可向供应商和工程施工方提出延长支付时间(加上合理利息)。
孙锐
宜客宜家连锁酒店总经理
大家说的都很好,脑洞大开,我补充几条在实际操作中节省费用和筹资的环节,以4000平酒店,投资1000万(其中200万房屋租金)为例
租赁环节:北方一般的租赁习惯,业主都是要求年付(听说南方也有交易习惯是半年付或者季度付款的),我们会和业主谈前两年或者只需要第一年是半年付,可以直说投资压力较大,希望业主给予帮助,只要业主不是急用钱,一般都会同意。这个环节,开业费用节省100万递延付款。
建设环节:我们现在采用直接引入大包工程商的形式,需要他们垫款建设。引入实力比较强的建设单位有四个好处:
一、用垫资能力过滤掉实力不济的小包工队。
二、减轻开业建设压力。
三、虽然他们的费用虽然高一些,但是他们的时间是保证的,甚至提前的,能提前开业就能提前创造效益。
四、开发商都知道的道理,管理乙方最好的方式,就是永远都有欠款在手中。假设这个环节500万的话,50%垫款,开业费用可以节省250万。
员工入股:不要都想着找外面的大股东,有赚钱的机会应该留给自己的团队。如果是连锁品牌,现在有太多的信用卡手段可以筹集到每人10万的资金,员工筹集100万问题不大,占去了10%的股份。
以上三个环节,1000万的投资,开业的时候管理公司需要投资550万,即可开业。未完待续
金融产品:如果是连锁品牌,上面的邦友提到过,各地都有相应的金融产品出台,能解决20%~30%的投资,按照200万计算。管理公司投资降低到350万。
众筹产品:这个我们还没有实践经验,但会近期尝试。
综上所述:开业一个总投资1000万的酒店,没那么复杂,这里面要管控好开业后的资金成本和付款节奏即可。
路广兆
华软资本投资总监
纯单体经营的酒店在股权投资领域很难获得非常好的投资。
一方面在于规范的成本非常高,投资方在投资之前要对你过去的成本尽调,而过去的各种发票票据无法有效提供,如果纯粹去补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
另一方面在于对未来业绩成长的约定上很难有一个明确的约定。对于现金流好的酒店,去尝试银行的现金流抵押贷款是一个好的办法,这需要和金融银行来谈谈合作。
对于现金流不好的酒店,可以多尝试股权众筹,吸纳更多的自然人加入,想办法做好酒店资源的拓展和现金的增加。连锁经营的企业可以多借助融资渠道和股权投资机构做大,通过融资渠道,一方面给新开业店提供现金,给公司管理升级提供子弹;通过股权投资,加速跑马圈地和产品升级,有规模才能产生集聚效应,做大做强。未来,必然是集团化、连锁化的天下,需要资本方和经营方的有效合作。
毛惠龙
格林悦+公寓CEO
无数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勤劳是不能致富地;只有坚定不移的和邦友一起学习捕狼—才是上上策。只有用足人脉、资源、利差、品牌、规则…才能成为空手道冠军。向邦友致敬!
大品牌连锁集团本身现金流及融资能力很强,基本上不存在缺钱的情况。所以这个话题可能更针对中小连锁或者单体酒店。投资项目或者扩张规模,需要钱,股东已经倾其所有,怎么办?基本上都会选择银行,银行可以做个人抵押经营性贷款,或者信用贷款,或者担保性贷款。最普遍的是第一种。
曾有某银行推出“酒店贷”产品,也确实有些加盟商通过这个产品连续开了几家加盟店。前提也是需要个人资产的抵押。后来这个产品叫停了,具体原因不详,以银行这类风险管控为首位的金融机构,叫停产品的原因也许跟实际操作中的风险有关,这应该是一个很大的市场,银行不愿做自然有他的考量。
另外酒店大多是租赁性经营,虽然投资上千万,但对于银行来说比不上一套价值100万的房产,这也是一个痛点。如果能有金融渠道把已经在经营的酒店资产盘活,相信会是很多酒店的福音。
张立
红树林酒店集团CFO
红树林模式:自有资金拿地--银行贷款开发产权式酒店--通过卖掉部分客房资金还贷,用时签订委托经营合同--将自持部分和产权式销售两个部分资产委托酒店管理公司运营,全部经营利润分配。同时结合卡销售和众筹提前销售度假世界的客房使用空间达到提前回笼资金和提高出租率的成果。现在也在做分时度假交换平台,也能提前回笼资金,这些看似销售策略,实质也都是很好的融资渠道。
金杜
宛若故里创始人
有关住宿产品金融化,入行不久,不好随意发言。年前,宛若故里做了一次众筹试验(72小时逾成交700万资金)。个中感受和体验,或许可以分享下。生活方式类众筹,或许会成为民宿众筹的一个方向。关键的几点:
1、众筹的意义,不仅是资金、更多的是人与资源的聚合。后者若能得到重视,甚至能产生裂变;
2、众筹的原则,理论上是你拿不影响自己生活质量的钱,去参与到别人的生活。故众筹股东理应选择经济基础稳定的股东。若是简单将之当做一个理财产品的股东,慎入;
3、圈子的打造,是众筹资金之外更大的收获。比如,丽江店在从200个参与股东中挑选出不到49人后组群参与。来自不同行业,却因共同志趣参与,气氛非常活跃。定期分享和聚会不断,形成一种家人文化。甚至不排除不久的将来,在群里诞生更多新的项目孵化,常有意外之喜。
有关股权众筹的短板:
1、处理好权责利的边界(事先约定);
2、组建合伙公司步骤比较漫长,后续有否债权众筹、收益众筹等更简单方式,或值得商榷;
3、凡事有两面,控制不好,众筹沟通与规范交易成本较高。当然,对新事物抱谨慎认真态度,更多时候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故里在将自身商业模式、流程标准、核心竞争力再次聚焦后,不排除与专业的众筹机构共同组建民宿孵化器,让开民宿变得容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