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十一黄金周各个景区人山人海,其实长假旅游不光是玩,住哪里,能否睡得安心、住得舒适、价钱实惠,也越来越受到旅客的关注。在租赁成本和人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之下,经济型连锁酒店为何逆市扩张呢?跑马圈地背后有哪些隐忧呢?在昨天甘肃卫视播出的《新财富夜谈中》,财经评论员叶檀(财苑)与锦江之星CEO俞萌、布丁酒店CEO朱晖等一起讨论了这些问题。
叶檀:近期,国内经济型连锁酒店七天、如家和汉庭发布了二季度的业绩报告,其中7天、汉庭扭转了一季度亏损的局面,分别实现5560万元和7500万元的净利润,唯独龙头老大如家利润是下滑近七成。大家看到吓一跳,不是说经济型酒店好吗?怎么还会利润下降这么多?
朱晖:从集团来说,只要开新店,各方面的成本就会进去,所以新店开得越快,利润会被吃掉更多。酒店扩张得越快,是酒店利润越差的一个原因。
据悉,汉庭计划在2012年完成新开酒店260家到270家,7天也将本年度加盟店的开店目标由原先的240家提高到320家。另据国泰君安证券统计,今年一、二季度如家分别新开门店59家、103家,同比分别增长84.4%和7.0%。除此之外,经济型连锁酒店在完成一二线城市跑马圈地后,则将目光投向了部分二三线城市。汉庭方面表示,预计到明年年初,西南、西北新增酒店总数将近50家,直营和加盟比例大约各占一半。7天近期同样进入兰州、乌鲁木齐等西部地区进行招商。
叶檀:众多的经济型酒店扎堆抢夺市场,是不是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型酒店进入了饱和状态?继续发展到什么程度,这个行业就危险了?
俞萌:如果低于70%的出租率,这个行业就很危险了。但据我们现在分析,可能未来五到十年还是有机会,但是绝对不会像以前五年发展那么快。每个品牌每年三五百家这样发展的速度是不可能的了。一个是物业成本的上升耗去了很多连锁品牌的利润,另外是人工成本和能源成本的上升也耗去了很多利润,所以在寻找物业跟酒店扩张规模的时候,必须考虑将来酒店每年要保持一个怎样的利润增长,要对酒店的未来发展有一个规划。
朱晖:其实在五年前大家就开始说市场饱和。但是我觉得在经济型酒店发展的十年当中,主要问题是酒店同质化发展非常严重,大家都是用一种模式在发展,未来的发展应该是多元的。据统计,中国有33万家住宿机构,但是有品牌的经济型和星级酒店加起来是1万多家,所以还是有31万多家是没有品牌的,其间想象空间应该是非常大的。
在酒店大力扩张的同时,会踩到怎样的地雷呢?据媒体报道,青岛如家快捷酒店中山路劈柴院店日前爆出人员招聘不严格,清洁卫生不到位,最耸人听闻的就是其用擦过马桶的毛巾擦杯子。令人担忧的是,此次曝出“卫生门”事件的经济型酒店大多属于特许经营店。经济型酒店为抢占市场,采用加盟店来缓解资金压力,却导致加盟店管理漏洞频出。数据显示,此前直营店与加盟店比例基本持平的如家,目前728家特许加盟店的规模已超过直营店的698家;比例最悬殊的当数格林豪泰,在已开业的530多家酒店中,直营店仅有40多家,其余均为加盟店。
叶檀:这个例子有点耸人听闻,格林豪泰为了控制成本,同一块毛巾先去擦擦浴缸,然后去擦擦水杯,甚至再去擦擦马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质量管控的问题是不是都发生在加盟店?
朱晖:快速发展一定会导致问题,质量问题不光出现在加盟店,直营店也可能会发生,但加盟店相对暴露的问题更多一些。对于质量管控,我们第一个要做好培训的工作,当然刚才说一块毛巾全抹下来的情况在布丁是不会出现,因为我们有要求用5块毛巾来打扫房间。第二个,我们也经常做一些质量的监管,包括暗访和检查并做记录。
俞萌:锦江之星70%是加盟商,30%是直营店,所以对这70%的管控,其实反映了总部的能力。这是国外一种轻资产的做法,对品牌来说其实有两面性,做得好加盟商对你品牌有帮助,做得不好对你品牌就有损害。所以选择加盟商就像谈恋爱,一定要寻找能够结伴终生的对象。
叶檀:参加锦江之星的加盟商大概需要付出的是多少?
俞萌:我们现在的加盟酒店,一间房间要交2500块的首期加盟费;营业以后是5%的管理费。每个月你营收譬如说100万,你就交5万。
朱晖:我跟俞总这边差不多,我是1800元一间房,管理费也是5%。
叶檀:我们知道从2010年开始房租直线上涨,你们房租怎么办?
俞萌:没有15年以上的租期的话,锦江之星一般不签。但合同中对房租锁定有一个递增的比例,做生意其实应该是双赢。
朱晖:现在的房租应该说涨得非常厉害,前几年签下的物业应该还能保持房价的低价,但是这几年如果要在市场中去签这样的物业的话,确实很困难。我们一般都签到10年左右。加盟酒店跟品牌酒店进行合作,收益是比较稳定的,所以就看这个房东的心态如何。
俞萌:如果你急于赚钱,可能我们就简单地跟你说这跟我们的理念有差别,因为加盟锦江之星赚钱一定会按照正常的周期,譬如说四年左右。这两年我们对锦江之星的加盟商要求提高以后,进来的加盟商反而非常忠诚,但是有些不符合我们要求的,我们宁可你不要进来。
叶檀:在经济型酒店大规模扩张的过程当中,要切忌重走牛奶老路,就是规模扩张后,质量问题就曝光了,对于行业是致命的打击,到现在都缓不过神来。如果经济型酒店能够有特色、健康地往前走,那么我想根据中国人出游的劲头,根据中国的航空旅客上升的速度,这个行业应该还是有发展的,但是关键问题是,请你别给我用一块毛巾从头擦到尾,这个是最重要的。
“7天”私有化谋变 或将在A股重新上市
7天或将私有化的消息披露后,人们对其为什么私有化、私有化后要做什么,充满了好奇。遗憾的是,7天方面并不愿多言。可不论何伯权与郑南雁们出于什么原因,想达到什么目的,事实上,7天正在寻求改变。
缘由
9月27日,对7天连锁酒店集团(以下简称7天)而言,是个重要的日子,也或许是个好日子。
这天,7天主办的“经济型酒店研讨会暨7天连锁酒店加盟投资说明会”在哈尔滨如期举行。整个9月,这场说明会还光顾了广东顺德、上海、广州等地。
7天的官方微博及时播报了这条信息,并强调:7天高级副总裁苏同民及其团队将作“经济型酒店发展趋势(财苑)及7天管理经验分享”、“酒店投资盈利分析”等专题演讲,并现场为意向投资者就7天的加盟政策等答疑解惑。
还是这一天,7天宣布,已收到以联席董事长何伯权与郑南雁为代表的一个股东集团的私有化收购要约。该股东集团提出的收购报价为每股美国存托股票(ADS)12.70美元、每股普通股4.2333美元,较该股2012年9月25日收盘价溢价20.2%,较过去30个交易日的加权平均价格溢价31.8%。
无疑,发生在同一天里的两件事,恰好说明了7天如今的“状态”。一方面,一如既往地快速开店,一方面,积极寻求转变。
行业内的人,大多都能对此作出清晰的判断,可还是不禁猜想个中缘由。
“中概股危机,引发了美国投资者对于在美上市中国企业整体质量的怀疑,进一步打压了中概股的股价和成交量,7天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当然,还要面临被做空的风险。”北京大学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黄嵩对新金融记者表示。
可中投顾问酒店餐饮行业研究员萧宇嘉认为,7天私有化,除了目前美国资本市场不景气,前段时间7天股价跌至历史最低点,不利于7天的资本运作外,7天欲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私有化可以避免公司的战略策略公开,并提高经营的灵活性也是重要原因。
股价被看做7天或将私有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更多人愿意相信,7天还有更长远的打算。
“个人认为,7天选择在此时私有化并引入更适合发展的战略投资者,应该有更长远的考虑。就是向更长产品线的综合酒店集团迈进,包括经济型和中高端酒店的布局,将来在三五年后在股市及自身综合实力更强的时候再择机上市。”劲旅咨询总经理魏长仁对新金融记者说。
魏长仁称,在经济型酒店领域,7天的表现一直很抢眼,业绩一直也不错。从经济型酒店这一单一品类来讲,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无论是开店数量还是产品创新和服务提升方面都有空间。当然,短期内增长乏力是现实问题,各个经济型酒店都在面对。
“7天的规模、会员数据库、IT技术、运营模式等都有优势。”萧宇嘉对新金融记者表示。
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30日,7天全国开业分店已经达到1132家,覆盖超过168个城市。
可是,这些“成绩”并不能代表7天会一直辉煌。魏长仁认为,7天和如家相似,特点不足,因为发展速度太快,在氛围营造、精细化服务方面做得还不够好。也或许是这种不够好,促使7天选择改变。
风险
私有化、退市,这在资本市场里都不算新鲜。
“2010年以来,不包括分众,已经有35家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正在实施或已完成私有化交易。已经有包括盛大、泰富电气在内的14家企业完成私有化,两家宣布终止交易;当前市场上有19起进行中的交易。”今年8月,分众传媒拟私有化之时,黄嵩做过这样的统计。恰如魏长仁所言,上市只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财务手段,不是最终目的。
在诸多7天有“长远打算”的观点里,有两种声音最为强烈:一,重新打包,在A股上市;二,转型。
萧宇嘉认为,7天在A股上市的可能性较大,A股的市盈率比美股高,更利于7天筹集资金。此次向7天发出私有化收购要约的还包括美国凯雷集团以及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所以另寻市场上市目的明显。
雪球财经分析师(财苑)吴桑茂还为7天的转型找到了合理的理由。
他分析认为:7天从2010年开始,加盟店发展速度就高于直营店,加盟比例迅速提升;到2012年Q2加盟比例已经达到62%。同时,7天又在6月份将今年管理店的开店目标由原先240家调高至320家;同时,还将直营店的开店计划由120家下调至80家;说白了,管理店的开店数,将是直营店开店数的4倍。
“从大型国际酒店集团的发展历程来看,如雅高、洲际等,都是从经济型酒店开始做起,逐渐向高星级发展,最终发展成为产品品类齐全的综合酒店集团。”魏长仁说。
针对私有化,7天方面仅对新金融记者表示:“公司董事会正在仔细评估要约,并会很快成立独立委员会来负责对此要约进行评估,所有信息请以公司公告为准。”
即便如此,业内人士均认为此次私有化的成功概率很高。“因为联合大股东一起出现的还有凯雷、红杉等资本大鳄,它们的收购经验丰富,此外现在7天股价处于低位,收购较易。”萧宇嘉说。
显然,改变,是每个经济型酒店集团都要正视的。可7天选择的方式,其风险也不可低估。
魏长仁认为,如果7天私有化成功后,要“二次创业”的话,一定会更难。未来十年的经济发展预期,以及高星级酒店竞争激烈等现实问题,会导致7天的二次创业不会那么顺利,起码发展速度不会那么快。
显然,这会是一场持久战。好戏,刚刚开场。(新金融观察报)
不愿再被低估 7天拟私有化
中概股退市的队伍或将再添一员。
北京时间9月27日凌晨,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7天连锁酒店集团(NYSE.SVN,下称“7天”)宣布,已收到来自公司联席主席何伯权和郑南雁为首的一个股东集团提出的价值6.347亿美元的私有化收购要约。
7天创始人、联席董事长郑南雁昨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称,私有化的主要原因是7天的股价和市盈率被低估,其相信私有化后更有利于7天未来灵活化经营。
对于每年以约400家新店速度扩张的7天私有化计划,业界人士分析称,选择股价低迷时私有化的成本较低,与其在海外股价被低估,不如选择“海归”。这也是中国概念股在海外股市不被追捧后,投资人作出的变相获利选择。
凯雷、红杉现身
7天的突然私有化计划让人有些意外。7天内部人士透露,其实私有化并非一朝一夕的决定,是公司两位高层何伯权和郑南雁经过协商后作出的决策。
创立于2005年的7天,2009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据7天连锁酒店集团向SEC提交的2011年年报,7天的最大股东是何伯权,持有该公司23%的股份。
然而仅3年后,7天突然宣布退市。除何伯权与郑南雁以外,提出本次私有化要约的股东集团还包括美国凯雷集团以及红杉资本中国基金。
该财团对7天提出的收购报价为每股美国存托股票(ADS)12.70美元、每股普通股4.2333美元,较该股9月25日收盘价溢价20.2%,较过去30个交易日的加权平均价格溢价31.8%。
截至2012年6月30日,7天账上拥有现金及等价物约9700万美元。根据提案,这些股东想建立一个收购中介执行交易,交易的资金部分由成员提供,还有一些来自第三方贷款。
对于此番退市计划,7天方面昨日表示,公司董事会正在仔细评估要约,并会很快成立独立委员会来负责对此要约进行评估,该委员会由考虑此交易的独立董事组成。公司预期独立委员会会担任财务顾问、法律顾问角色,以帮助工作的进行。
受此私有化消息影响,7天股价大涨13.06%,达1.38美元,至11.95美元,成交量也从日均15.40 万股猛增至174.00万股。此前,7天已连涨四个交易日,累计涨幅18%。
利于更灵活发展?
谈及为何会放弃努力许久的上市公司地位,郑南雁的回答简单而直接。“因为现在7天的股价体现不了股东的价值,7天的股价被低估了,或许私有化会是更好的选择。”郑南雁告诉本报,目前正在私有化程序中,因此何时能完成尚不可知。
其实,7天并非中国经济型酒店在海外上市公司中唯一遭遇股价下挫的,同业者如家和汉庭的股价也都呈现“滑铁卢”。“当然,我们也都看到在美国上市的中国经济型酒店企业股价都不高,但关键还要看市盈率,我们的市盈率低于汉庭,这也是被低估的。而且不同的企业,其公司结构和股东考虑也不同。经过考虑,我们选择私有化。”郑南雁表示。
“7天的市盈率只是汉庭的一半,7天的股价只有如家的一半。相对而言,7天被低估了,所以可以理解其私有化是寻求价值回归的路径。”华美首席知识专家赵焕焱如是分析。
谈及今后的发展,郑南雁表示,私有化后,将有利于7天更灵活化发展,不过目前还没有任何可透露的细节。
“经济型酒店行业门槛低,扩大规模是确立竞争优势的唯一方式,但整个行业其实已陷入了囚徒困境,你不扩张就要被别人超过,谁都不敢放松,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形成恶性竞争,单纯依靠经济型酒店规模扩张的模式已不可持续,进入中高端酒店市场是经济型酒店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赵焕焱称。
投资者的算盘
在7天提出私有化计划之前,盛大、阿里巴巴、分众等纷纷选择了退市。
一位长期从事投资业的人士认为,中概股在美国市场起初很受追捧,但之后美国投资者发现其有过度包装之嫌,于是众多机构投资者失去信心,美国股市又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这导致大量中概股股价下滑。
股价下跌后,中概股公司的投资者自然骑虎难下,于是私有化等其他方式成为这些投资者变相获利的方式。
“对于7天来说,股价低迷时私有化则成本比较低。当然,最根本的是因为长期股价低迷会影响股东的退出和获利,私有化有助于股东实现利益。”中国经济型酒店网CEO胡升阳认为,上市只不过是风险投资者退出获利的一种方式,从资本运作角度来说,还有很多方式可以获利,比如今后转向其他股市发展,中国股市IPO的市盈率比美国高,也可通过并购等方式翻倍获利。
赵焕焱分析,退市依然会受到投资基金的欢迎,私有化回购股票所需资金来源是财团。比如,中国的政策性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CDB)将出资10亿美元,帮助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中小企业退市。2011年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已有23家退市,其中从纳斯达克退市的有15家。(第一财经日报)
来源:证券时报 如涉及侵权(版权/著作权/肖像权/商标等)
请联系信息平台帮助,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